为响应国家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提高学生们对“互联网+”大赛的重视度,同时加强师生们的沟通交流,以打磨出更好的参赛作品,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5月16日晚在第二教学楼103室举办第七届“互联网+”大赛院级选拔赛暨专家评审会。六组参赛选手及评委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由主持人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评委老师及会议流程,并宣布大赛开始。接着,各参赛组选手依次上台展示本组所研究的方向及成果,指出研究此方面的原因及创新创业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大胆向评委老师们询问对小组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各小组项目皆紧密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创意,内容涵盖文创产品设计、旅游路线规划、红色文化传承等,项目设计兼顾公益性与商业性。但老师也指出,各小组在撰写计划书的水平上显示出了参差,个别小组在撰写时应当注重计划书的完整性与严谨性,要善于运用数据分析,以保证计划书在展示中的说服力。此外,评委老师也针对每个小组不同的创新方向给出了适合本组发展的建议。老师强调,互联网+作品在展现创造性的同时,一定要兼顾作品的可落地性。好的作品既能展现创造力,也能够在实施中为社会提供便利。
大会最后,评委老师结合学院在往年的比赛成果,对本次大会做出了总结。老师指出,参与互联网+赛事,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检验。最终的名次并不能决定个人的能力,而参与的过程却能反映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考量一个人是否有勇气突破自我,主动迎接挑战。学生们应当多多参与此类具有实践意义的赛事,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此外,老师也强调,2021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学生们应当拓宽思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红色文化传承,创作更加丰富的作品。
此次选拔赛及评审会的顺利开展,为学子们在创新创业路指明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促进学院师生的沟通交流,为学院选出种子项目团队提供了有效参考。学院长期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持续为提供优势资源,打造优质平台,为有想法的学生们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也希望学院广大学生们能不负众望,刻苦钻研,精心打磨出更好的作品。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文/罗程倩 叶琳 摄/农翼营)
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学生向老师询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