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校园新媒体已成为高校的思想舆论主阵地之一。为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学院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干部的专业能力,发挥新媒体运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特邀大学生通讯社,于2021年5月23日在学术报告厅开展培训交流会。主讲人为大学生通讯社各部门干部,学院学生会新媒体各部门成员、各班级宣传委员和易班班长参加此次培训。
在上午的课程中,大通社主讲人对社团管理机制进行介绍,分享了接受各学院教师、学生以及平台私信投稿的“通讯员”制度等先进做法,特别是各部门预先选题、分工完成计划后总结选题和提供反馈的合作模式,为学院推进新媒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接下来的部分中,相关技术人员首先介绍了相机基本使用方式与注意事项,讲解了选择拍摄角度和构图的技巧,重点提到了拍摄会议照片的要点:提前根据现场环境调节相机的参数,与人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从多方位用高速连拍模式抓拍特写。在介绍图片的后期处理的过程中,主讲人用ps使用界面作示范,并分享了提高修图效率的小技巧,她总结道:“真实、干净、有立体感的照片就是好照片。”
下午的课程共分三节开展。首先,在第一节中,主讲人从学校各个新媒体平台的数据情况切入,介绍了平台的运营方法与自身特性。主讲人指出,制作原创推文要注意站在官方的角度,采用适宜的排版,为展现思路服务;同时,只有持续关注和平台受众相关度高的热点话题,才能制作出好的热点推文。第二部分,主讲人首先以pr的使用界面为例,介绍常用工具和视频处理基本流程,紧接着通过展示海报、网站、配图的实例,分享了制图时“风格需统一”“排版需适当”“内容需精简”的心得体会,此外,还特别指出了设计图片版式需避免的常见问题。最后一节中,主讲人与学生们探讨了校园新闻写作模式,以我院发表于院网的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的活动报道为例,梳理了写作的脉络。针对会议报道这一常见主题,她强调,记者应提前列出大纲,在会议中记录概况以及审核已写信息,会议结束后补全主体部分,以保证新闻的真实准确。主讲人提出了通过发掘具有故事性的行为和语言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建议,令学生们受益匪浅,课程在介绍人物采访的各个步骤后结束。
本次培训会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解开了学生们前期积累的困惑,加深了学生们对新媒体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的理解,对今后学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相信学生干部们能够将培训内容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充分整合和利用网络资源,为展现学院风采奉献力量。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文/邹玲芮 摄/罗程倩)
培训会现场
全体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