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世界历史》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徐再荣研究员主持,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林春逸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先后致辞。
徐再荣研究员主持发言
论坛现场
林春逸副校长首先对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沿革,尤其是在越南研究和中越关系史领域的特色研究。他希望在这次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中,参会学者能够发表真知灼见,相互交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内的世界史研究。
林春逸校长发言
罗文东书记对百忙之中拨冗赴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前夕,举办这次盛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创新。
罗文东书记发言
开幕式后进行了三场大会主旨报告。报告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刘祥学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历史学系王立新教授做了题为“争夺记忆:学术民主化与美国国家历史的书写”的报告,他认为“学术民主化”一方面再现了边缘群体的困境和对美国历史的贡献,导致多元文化主义史学的兴起,另一面却削弱了美国传统的国家历史叙事,继而引发了美国国家认同的混乱与危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蒋颖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与AMI评价体系,认为总体而言期刊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期刊的发展,同时也要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期刊评价成果,遵循办刊规律,坚持期刊初心,充分利用期刊评价提供的各种信息改善期刊工作。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国保教授论述了后黎朝使臣黄仲政在华的经历,从越南朝贡活动的视角分析了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的具体运作。他认为,以朝贡为载体的中越宗藩秩序的有效运用,为越南国家政权的正统性提供了合法保障。
主旨报告后,大会以分论坛形式进行研讨。大会共设置了五个分论坛,每个论坛分别进行三场讨论,与会学者在分组讨论中简要阐述各自的参会论文,重点谈论文章的核心观点与学术意义,每篇论文都设有专门的评议人,参会学者本着相互尊重和平等讨论的精神认真评议,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本届论坛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本学期承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之一。这次会议为我院师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对进一步加强我院世界史学科建设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