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与工作经历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暨研究所博士(2019)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博士后(2019.09─2022.10)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任教师(2022.12─至今)
二、研究方向
甲骨金文与殷周史、殷周考古、历史政治地理
三、学术论著
(一)论文
1、《保卣、保尊铭文释义──基于殷商出土资料的讨论》,邹芙都主编:《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年。
2、《殷商政治中心名称考──以殷墟甲骨文为中心》,《甲骨文与殷商史》,新1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CSSCI。
3、《殷商“伯”的分类与意义考》,《南方文物》,2021年第5期。CSSCI。
4、《〔旡可〕尊“宅兹中国”补议──以出土资料为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CSSCI。
5、《殷墟甲骨文“妇某”角色析论》,《甲骨文与殷商史》,新10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CSSCI。
6、《略论殷商政治势力范围──以殷墟甲骨文与考古遗址为中心》,台湾《白沙历史地理学报》,第20期,彰化: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2019年。
7、《西汉前期汉匈和亲之性质及汉匈关系》,《中州学刊》,2019年第1期。CSSCI。
8、《<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一文商榷》,《齐鲁学刊》,2017年第6期。CSSCI。
9、《论甲骨文“洹”字与殷墟布局》,《殷都学刊》,2011年第3期。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10、《<缁衣>各版本对照研究──以简本第十四至十六章为中心》,台湾《中正历史学刊》,第12期,嘉义: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2009年。
(二)会议发表
1、《殷商“伯”的分类与意义考──兼谈王室与地方的互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第一届中原与周边:多地区互动视野下的早期中国文明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1年12月(线上参会)。
2、《简论殷周“东国”区域的性质及相关问题》,重庆市历史学会主办“第三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重庆:西南大学,2021年11月(线上参会)。
3、《殷周边境缓冲区“四国”的探索》,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多尺度、多时空与多样性──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复旦大学,2021年7月。
4、《殷商王室“妇某”角色析论》,中宣部、教育部等主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迎宾馆,2019年10月。
四、主持及参与课题
(一)主持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5批特别资助(站中)(2022T150754),2022年。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2020M683013),2020年。
3、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以‘国’为中心的殷周政治区域研究”(20wkpy02),2020年。
(二)参与
1、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团队项目“博雅学院青年教师团队项目”(22qntd4901),2022年。
2、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团队(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博雅学院”(2021qntd51),2021年。
五、其他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奖助国内博、硕士研究生赴国外短期研究”(SR011-D-09),2010年。
六、联系方式
Email: junweijiang@foxmail.com
通讯地址:541001广西桂林市秀峰区王城1号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