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部署要求,靖江遗粹梅瓶探微实践团于2025年7月上旬在桂林市秀峰区、临桂区、雁山区以及桂林市博物馆等地展开了实地调研考察活动。
实践调研期间,实践团围绕“文物实证+文化解码”为主线,系统梳理了桂林梅瓶的多元价值。在桂林市博物馆,成员们对馆藏明代梅瓶的器形、釉色和纹饰进行细致观察,发现梅瓶不仅在工艺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准,其纹饰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例如,一些梅瓶上绘有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等吉祥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在秀峰区、临桂区和雁山区的实地考察中,实践团成员们走访了靖江王陵遗址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对墓葬遗址的考察,成员们了解到桂林梅瓶在古代社会的用途,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社会、生命的思考。此外,实践团还关注了梅瓶的贸易路径,同学们通过考察,对比明代民窑和官窑梅瓶的差异,结合地方志记载,探索得知了古代经济贸易路线发展,这一贸易路径不仅反映了当时景德镇与桂林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揭示了明代海上贸易的繁荣,为明代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得到了桂林市博物馆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实践团成员们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他们对明代桂林梅瓶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将继续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解读这些梅瓶背后的文化印记,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参观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陈列展
桂林市博物馆藏明代梅瓶
团队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