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

【暑假社会实践(十六)】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侗绣乡缘”实践团队赴三江探“绣”寻径,非遗赋能侗寨振兴

作者:常诗悦
发布时间:2025-08-27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侗绣乡缘”实践团队,于2025年8月25至8月27日,先后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及下辖的同乐乡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聚焦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旨在挖掘三江侗绣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非遗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

团队首站来到三江侗绣博物馆。通过观察与研读馆内的古老绣品、图文史料,团队成员梳理出侗绣的历史脉络,认识到其从传统民俗载体到非遗符号的演变,以及在维系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核心价值,为后续调研奠定基础。随后,团队成员走进清花绣坊,与非遗传承人韦清花老师深入交流。在交流中,韦清花老师讲述了成立工作室的初衷,言语中饱含对祖辈手艺的眷恋、让侗绣走出寨子的期盼以及带动乡亲致富的心愿,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热忱与坚守,加深了对侗绣的历史认知与情感感知。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三江同乐乡,走访三江侗绣培训基地。在此站中,侗绣传承人杨甜老师担任向导,向团队成员讲解侗绣的针法技艺、纹样寓意及其衍生的文创产品。侗绣手艺人们将传统绣纹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这不仅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侗绣文创产品,还让当代侗绣成为非遗技艺中的创新性代表。此外,团队成员还考察了侗绣在民居装饰、节庆服饰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其技艺细节以及体会其在生活中的魅力,探寻到传统技艺与当代需求融合的可能。    

通过此次调研,“侗绣乡缘”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三江侗绣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基于实地调研成果,团队成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侗绣与乡村旅游、电商销售融合,助力侗寨振兴的方案,力求激活传统技艺价值,为侗绣传承和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让古老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团队成员参观清花绣坊文创产品

 团队成员体验侗绣制作过程

韦清花老师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

 杨甜老师为团队成员展示侗绣产品

实践团队在三江侗绣博物馆合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0 广西师范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桂林市秀峰区王城1号 院办电话:0773-2804985
纪委电话:0773-2802148 纪委邮箱:wl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