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接力者,加强其党性教育必要且重要。
为让大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密切党性教育与高等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扎根基层”社会实践调查小组于2021年7月前往贵港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小组活动围绕“新乡贤”的职能及其作用调查研究展开,深入基层感受乡村振兴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乡村振兴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据悉,乡贤文化,是我国乡土社会土壤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由于历史原因,乡贤作为一个阶层,曾一度淡出乡村社会舞台,但是乡贤文化始终影响到乡村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之下,党和国家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贤走进中央“一号文件”,重新唤醒人们对乡贤文化的历史记忆。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扎根基层”调查小组以贵港市各典型乡镇为地点开展实地考察,旨在帮助当地政府引导大量有情怀、有威望、有能力的乡贤回村,让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伟大事业之中,成为乡村振兴的担当者,让乡村振兴的“活水”源源不断的涌入到乡村振兴这一“源头”中。
在走访的过程中,调查小组的探访足迹遍布了贵港市三大区: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区,把调查重点放在了壮族人口居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覃塘区。覃塘区的支柱产业有荷花产业、茶产业等,调查小组在前往贵港市平天山名星茶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时,受到了该公司总经理韦国泽的亲切接待,在访谈中小组成员了解到,该公司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主动帮扶当地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种茶、采茶等就业机会,助力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与此同时,韦国泽还带领团队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在覃塘区布山移民小区与覃塘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了“七彩四点半”活动,在每周工作日的下午四点半积极开展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小课堂,继续这些孩子别具一格的陪伴。
走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如采访地点、人物难以联系,采访对象语言交流沟通出现障碍等,除了本团队成员寻找方法解决之外,还受到了当地的许多乡贤的支持与帮助。如贵港市松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韦宝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访路线,他与他的团队为贵港市许多乡镇的乡风乡貌、乡村文化的挖掘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他与团队的精心设计下,贵港市有了很多已经基本成型的“美丽乡村”,如根竹镇的曾屋屯、覃塘区六务张屋屯等,这些乡村在贵港市乃至整个广西的乡风乡貌改善方面走在前列。
除了企业家“乡贤”外,还有许多基层的干部同志对乡村振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相当于基层建设的主力军,把国家的一系列措施精准而又高效地落实到了基层工作中。作为乡贤群体一员的覃塘区水库和扶贫地安置中心干部黄振劲邀请了小组成员随他回到他的家乡——港北区中里乡寺阳村上寺屯,在带着小组成员四处采风的同时,还介绍了该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宗旨:从“形、魂、实”上下功夫。小组成员在走访时发现,该村共有1200多人,但党员就有将近30人,这在许多乡村是不多见的,因此该村的党性建设十分浓厚,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该村在乡贤的带头下积极投身于乡风乡貌建设,红色文化建设在村里随处可见,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党员的示范带动,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乡风文明的进步。另外,本团队成员还有幸采访到了在北京受到习近平亲切接见的龙井村党委书记陈喜志,喜志书记以及妇联主席钟燕桃带我们感受了该村在壮族文化继承方面的突出成果。
“扎根基层”调查小组成员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把爱党爱国的热情和促进自身视野开拓、成长成才的愿望转化为加入乡村振兴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在基层的实践中认识到了国情,领略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基层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伟大成就。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文/何金蓉 摄/李林洁 谢嘉怡 甘贵圆 曹迎春 罗沁菁)
小组成员与陈喜志书记合影
小组成员采访松果传媒总经理韦宝柱
曾屋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