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高校实践育人要求,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专业认同感,10月18日至19日,我院沈继松、李天雪、彭家威、王少琛四位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带领 2024 级文化产业管理班、2024 级旅游管理班、2025 级文化产业管理班及部分 2024 级历史学专业学生,共计 96 人,赴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两天的课程见习活动。
师生首站来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三江的历史沿革、出土文物、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民俗风情与红色文化等丰富内容。在老师们的讲解与答疑中,同学们对展馆展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三江县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社会与民族风貌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二站探访的是三江宜阳风雨桥。同学们感受过博物馆中精致的风雨桥模型,便已置身于这座可触可感的真实建筑中。有同学感慨:“以往只有在影像中见过风雨桥,今天亲手触摸那打磨光滑的木梁,才真正体会到‘匠心’二字的重量。”
第三站走进三江县多耶广场。在多耶广场,大家参观了侗乡鸟巢、富禄寺、三江鼓楼等景观,观看侗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伴随芦笙旋律跳“多耶”舞的日常排练,真切体会到民族文化并非“博物馆标本”,而是鲜活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生命传承”。
10月19日上午,师生来到此行最后一站,程阳八寨。在程阳八寨,师生首先前往三江侗画博物馆,欣赏兼具乡土气息与民族特色的侗画作品,教师现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侗画转化为文创产品”,深化专业与实践的联结。随后,师生沿青石板路漫步村寨,观察田园风光与木构建筑,在月也歌堂参与侗族群众与游客的互动活动,并通过与村民聊家常、向商户了解旅游经营、协助茶园采茶等方式,实地调研侗寨景区的发展变迁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形态。
此次实践研学活动以“行知结合”为核心理念,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学生们在博物馆中溯源文化根脉,在风雨桥上感悟匠心精神,在广场舞中体验文化活力,在村寨考察中思考产业创新,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在真实场景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专业认同。

师生参观三江侗族博物馆

三江宜阳风雨桥侗族民众载歌载舞

师生参观程阳八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