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一针一线承文脉 壮族拼布展新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开展“非遗传承我来学:壮族拼布的奥妙之处”活动

作者:图/文 李欣静 审核 王文友 常诗悦 方春露发布时间:2025-10-24浏览次数:10

为深入挖掘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让青年一代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魅力,推动壮族拼布技艺的活态传承。2025年10月24日下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王城校区学生之家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传承壮乡技艺,守护文化根脉”为主题的壮族拼布非遗体验活动。活动旨在打破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壁垒,通过实践体验让参与者成为壮族文化的见证者与传承者,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活动现场氛围热烈,来自设计学院的韩明璇同学首先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壮族拼布的文化渊源与技艺精髓。她介绍,壮族拼布作为壮族妇女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生活哲学,其图案多取材于壮乡的山水草木、图腾信仰,色彩搭配蕴含着壮族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从剪裁、拼缝到纹饰点缀,每一步都凝聚着传统工艺的严谨与巧思。讲解结束后,体验环节正式开启,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好奇与热情,纷纷拿起布料、针线投入创作。桌上的各色布料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壮族拼布文化,有象征丰收的明黄,代表生机的翠绿,还有彰显民族特色的靛蓝,都是壮族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经典色调。同学们时而对照传承人示范的图案仔细临摹,时而发挥创意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纹样,用不同深浅的布料展现壮族拼布文化特色。穿针引线间,原本零散的布料逐渐有了形态,指尖的温度透过针线传递到布料上,同学们的脸上满是专注与期待,偶尔遇到针法难题,便主动向传承人请教,现场互动频繁,笑声与针线穿梭的细微声响交织成动人的传承乐章。经过数小时的创作,一件件独具特色的壮族拼布作品新鲜“出炉”,各种小巧的装饰挂件,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同学们的巧思与情感,既保留了壮族拼布的传统韵味,又彰显了当代青年的审美视角。活动尾声,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原来一块普通的布料,通过拼缝能承载这么多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手艺的学习,更是与壮族先民的对话。”一名同学感慨道。  

此次壮族拼布体验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的拼布技艺,更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壮族文化中“物尽其用、匠心独运”的智慧。非遗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文化精神的延续与创新。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壮族拼布这一古老技艺在青年群体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既让非遗文化走出博物馆、走进生活,也让青年一代在亲身体验中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壮族非遗的可持续传承筑牢了青春根基,更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韩明璇同学为同学们介绍壮族拼布文化


同学们一起做拼布活动


拼布成果展示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