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廖国一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次数:4908

廖国一(Liao guoyi),先后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 、硕士,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专业考古方向毕业,历史学博士,2012年获广西首批二级教授,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博考古专业创始人兼学科带头人,广西师范大学文物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世界史专业古代中世纪史方向博士生导师,以及文物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担任过民族史、民俗学、民族学、专门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指导毕业的硕士生110余人,其中有10多人考上名校民族学、考古学等专业博士,20多人评上教授、副教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越南研究院研究员、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主任、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担任过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所长,是中国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广西地方志协会副会长、广西文旅厅全域旅游评审专家、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专家等。在日本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系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教授,多次应邀前往日本、越南、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担任过广西师范大学第七、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第五届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过《广西民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地域文化研究》《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期刊编委会委员,担任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编辑、编审等职。重视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旅游管理等多学科研究,研究和感兴趣的领域为区域考古、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陶瓷、钱币、玉器等)研究及鉴定、北部湾历史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古村落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海洋局项目等30多项,出版专译著20多种,发表论文150多篇。主持项目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西社科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称号。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担任过桂林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秀峰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农工党广西师范大学总支主委等。获人生信条:知难而进,志存高远;敬业爱岗,与人为善。

 

一、出版的部分专著

(1)《南宁通史·古代卷》(主编),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

(2)《广西通史·先秦卷》(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3)《南流江航运与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作者),广西科技出版社2020年出版。

(4)《合浦南珠历史文化研究》(第一作者),广西科技出版社2022年出版。

(5)《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2018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代文物与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7)《新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从泛北部湾到欧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8)《中原文化在广西的传播和影响》(第二作者),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2018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乾江历史文化探略》(执行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

(10)《秦家大院的建筑艺术与布局》(主编),漓江出版社2018年出版。

(11)《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传说故事调查与研究》(第一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编《左江花山岩画研究报告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出版。

(12)《独秀峰摩崖石刻》(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13)《四朝宦海听风雨——宜州名士冯京》(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14)《桂林通史》(第二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15)《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

(16)《广西史稿》(合作,第二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17)《民族学概论》(与周建新等合作),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

(18)《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农业卷》(排名第三),广西科技出版社1996年出版。

(19)《假古董假珠宝鉴定方法》(独撰),漓江出版社1995年出版。

(20)《实用文物珠宝钱币鉴定》(第二作者),漓江出版社1991年出版。

(21 )《漫话·漫画世界文化史》(日译中,排名第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

 

二、发表的部分论文

(1)《“中华万年文化”璀璨明珠——甑皮岩双料制陶古法》,《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3期。

(2)《以西南地区民族文物为教育载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3期。

(3)《秦桂林郡郡治所在地初探》,《地域文化研究》2024年5期。

(4)《桂林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广西博物馆文集》2024年0期。

(5)《广西地区出土先秦两汉时期带钩初探》,《地域文化研究》2023年2期。

(6)《推动桂林石刻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桂海论丛》2023年5期。

(7)《以灵渠为纽带:古代桂林的对外文化交流及其作用》,《广西民族研究》2023年1期。

(8)《“形象遮蔽—叠加”理论视角下广西北海海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1年2期。

(9)《从海贝、玳瑁、象牙等出土文物看先秦中原与岭南的关系》,《北部湾大学学报》2021年3期。

(10)《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初探——以广西合浦县乾江村为例》,《新东方》2020年4期。

(11)《中国岭南及越、泰等地出土的古波斯、古罗马钱币与海上丝绸之路》,广西钱币学会编《广西钱币研究集萃2019》,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12)《梧州元丰钱监与藤县中和窑外销瓷的关系》,《区域金融》2017年4期。

(13)《中国近年来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以桂林兴安县水源头村为例》,(日)塚田誠之、河合洋尚编《中国历史资源化的现状及课题》,(日)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142期(ISSN1340-6787、ISBN978-4-906962-56-3 C3039),国立民族学博物馆2017。

(14)《京族传统文化的资源化及其影响》(日文),(日)塚田誠之主编《民族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从中国南部地区分析》,(日)风响社,2016出版。

(15)《从出土出水文物看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尼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4期。

(16)《中国广西与日本冲绳饮食文化比较——以横县鱼生和冲绳刺身体为例》,《农业考古》2015年3期。

(17)《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略》,《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5期。

(18)《从困境到理性:村落遗产旅游中的自组织研究——以龙脊平安寨为例》,《旅游科学》2013年2期。

(19)《多元文化的交融:泛北部湾历史文化圈》,《学术论坛》2012年1期。

(20)《从哈节看北部湾京族的跨国交往》,《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5期。

(21)《环北部湾新石器时代墓葬研究》,日本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2011年2月(第46号,ISSN1880-1714)。

(22)《汉代合浦郡与东南亚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古钱币证据》,中国钱币学会主编《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出版。

(23)《防城港的贝丘遗址与北部湾海洋文化的起源》,《史前研究》2010年0期(年刊)。

(24)《环北部湾地区瑶族生产方式转型和社会文化变迁探析》(日文) ,日本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2009年2月(第43号)。

(25)《有关古代钱币文化的几个问题》,广西钱币学会编《泉坛新论——广西钱币学会优秀论文集》,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年出版。

(26)《桂林旅游发展三十年回顾》,中国旅游研究院主编《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1978-2008》,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

(27)《广西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新农渔村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2008年10期全文转载。

(28)《广西壮族师公教印章研究》(日文),日本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2008年2月(第42号)

(29)《东北亚国际旅游圈的构想--以渤海文化资源的共同开发为例》(日文),日本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2008年2月(第42号)。

(30)《环北部湾经济圈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2007年12期全文转载。

(31)《汉代环北湾货币流通圈与海上丝绸之路——以环北部湾中国与越南汉代墓葬出土钱币为例》(日文),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报》2007年3月(第5号)。

(32)《环北部湾地区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社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文物出版社2006年出版。

(33)《“两廊一圈”建设与中越旅游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34)《中越边境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构想》,《东南亚纵横》2006年1期。

(35)《东京浅草古董市场考察》,《收藏》2006年第1期。

(36)《广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5年9期。

(37)《壮族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新模式探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5年9期全文转载。

(38)《东兴京族海洋文化资源开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期。

(39)《湘桂交界地区平地瑶由来及其与过山瑶的关系》,胡绍华主编《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文集》,412-422页,群言出版社2005年。

(40)《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出土的古代钱币研究》,《广西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41)《桂林梅瓶名华夏》,《收藏》2003年1期。

(42)《湘桂走廊早期民族与中原王朝政治文化的关系》,《民族史研究》2002年1期。

(43)《独秀峰南宋“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的发现及其旅游价值》,《广西地方志》2002年5期。

(44)《广西桂林的古人类及其文化新探》,《史前研究》2002年0期(年刊)。

(45)《环北部湾沿岸珍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3期。

(46)《环北部湾沿岸珍珠养殖的历史与现状》,《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4期.

(47)《环北部湾沿岸历代珍珠的采捞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1期。

(48》《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宗教学研究》2000年4期。

(49)《中国广西少数民族建筑习俗及其影响(日文),日本滋贺大学《彦根论丛》1999年8月号。

(50)《中国南部广西的古人类》(二宫淳一郎原著),《南方文物》1998年2期。

(51)《近代环北部湾沿岸的对外开放及其启示》,《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4期。

(52)《中国古代最早开展远洋贸易的地区——环北部湾沿岸》,《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3

(53)《环北部湾沿岸古代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2期。

(54)《文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中国博物馆》1998年3期。

(55)《论广西先秦两汉墓葬反映的几种特殊风俗》,《社会科学家》1997年3期。

(56)《试论南诏的农牧业技术》,《农业考古》1997年3期。

(57)《吐蕃时期青藏高原农牧业技术初探》,《四川文物》1997年6期。

(58)《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民族研究》1996年6期。

 

三、部分教学获奖

(1)2005年,主持的《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历史文化田野调查实践的结合》项目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2008年,主持的《从书斋到田野:历史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项目获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3)2003年,主编的教材《广西史稿》获广西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4)2023年,主持的广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文物学概论》获优秀等级。

(5)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写作的田野调查报告10多次在全国、广西、广西师范大学“挑战杯”“创新杯”论文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指导学生发表论文较多。

 

四、部分科研获奖

主持的《环北部湾沿岸珍珠文化研究》系列论文,2004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环北部湾沿岸经济文化变迁研究》系列论文,2000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汉代环北部湾货币流通圈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2008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专著,2018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农业卷》(排名第三),2000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中原文化在广西的传播和影响》(排名第二),2018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五、部分荣誉称号

200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称号;2004年获“广西师范大学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04年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称号;2005年获“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科技园丁标兵”称号。在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中,获“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六、担任课程

本科生:《广西地方史》《文物学概论》《考古学概论》《社会调查与创新实践》《文化产业调查与案例分析》《桂林旅游景点文化》;硕士生《古代陶瓷鉴定与研究》《古代钱币鉴定与研究》《文物研究前沿与动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博士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研究》等。

 

七、联系方式

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   

邮箱:1540900275@qq.com


友情链接

广西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20 广西师范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秀峰区王城1号 院办电话:0773-2804985
纪委电话:0773-2812961 纪委邮箱:wlxyjw@163.com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桂ICP备05000954号-1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