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高质量发展】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功举办“旅游新业态认识与开发”学术沙龙

作者:刘珊删
发布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360

为了开展好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5G场景“旅游+”智慧化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开拓师生科研视野,提升师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2022年5月20日晚,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旅游新业态认识与开发》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要负责人刘祥学教授、以及徐毅教授、陈伍香教授,还有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沙龙。

活动伊始,刘祥学教授作为主持人介绍了受邀出席沙龙的九位嘉宾。主旨发言环节,阳国亮教授、黄福才教授、宋子千研究员、张朝枝教授、欧阳日辉教授、唐承财教授、粟路军教授、吕剑彪董事长、李志刚副会长等九位嘉宾分别围绕不同的主题做主旨发言。刘祥学教授对嘉宾们发言进行一一点评。

阳国亮教授以“美好生活需要与旅游新业态”为题做主旨发言。他指出,在疫情影响的新格局下,既要用好诸多变数,转危为机,又要立足后疫时代未雨绸缪。他认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旅游新业态衍生的驱动力,新业态要从旅游资源优势整合上做文章。最后,他总结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业态创新途径。

 黄福才教授以“基于经济管理视角的旅游新业态理论探索”为题做主旨发言。他从经济管理的视角来探讨旅游新业态,指出旅游新业态不是单一的涉及创新旅游产品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同时他总结了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七个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明确旅游新业态调研和论证的重要性、注重新旅游产品形态特色与吸引力问题以及明确旅游新业态发展的策略重点等。

 宋子千研究员以“催生旅游新业态的几种力量”为题做主旨发言。他指出,需求是催生旅游新业态的根本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新业态不等于新需求,有了新需求不一定就有新业态,要把握准需求的变化;接着从文化、科技、疫情及教育、人才和营商环境等方面阐析了旅游新业态如何被这些力量催生;最后回归旅游仪式理论,他认为旅游从根本上看起来还是对日常生活的反叛,也就是一种“仪式”,旅游可以让我们实现生命丰度和质量的提升。

 张朝枝教授以“文旅科技与旅游新业态”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认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此外,他讲述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指出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欧阳日辉教授以“数字经济对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影响与对策”为题做主旨发言。他指出,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我们讨论旅游业发展必须置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出现数字化加速、新业态成长、消费力变化、IP化、数字化、生态化等新趋势。面对发展新趋势,他提出了数字经济助力区域品牌、产业数字化、景区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对策。

 

 唐承财教授以“旅游新业态的特点与形成的动力”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认为,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业在内部要素提升或外部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全新的产品、组织和经营形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科技性的特点,其中,创新性是旅游新业态的灵魂。同时,他指出,旅游新业态形成的动力包括外部环境动力和自身发展动力。

粟路军教授以“人工智能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效应”为题做主题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要在旅游业中发挥充分作用和提升旅游者幸福感,就要先认识什么是人工智能、旅游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旅游前、中、后三个阶段对于旅游者幸福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吕剑彪董事长以“浸入未来——数字新文旅”为题做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后疫情时代的旅游行业背景、元宇宙、沉浸式和全面数字化将是文旅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案例展示数字科技在相关文旅产品中的应用,例如数字新夜游、数字博物馆展示、数字新体验、数字新文创等。最后,他建议,把文化作为内容,旅游是载体,科技是手段,加快数字文旅新融合发展。

李志刚副会长以“新产品、新业态与桂林旅游发展”为题做主题发言。他认为,桂林旅游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并日益丰富多彩的过程,指出从桂林旅游发展实践看,新产品、新业态是相对而言的,新业态与“旧业态”具有互补性。

会议最后,陈伍香教授做出总结发言。此次学术沙龙的举办,虽然时间短暂但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无论是从梳理旅游新业态的国家支持政策、从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从疫情催生的旅游新业态、还是从分析判断旅游新业态有效性的主要标准等,这些关于旅游新业态的研究和探讨都是紧扣现实,具有时代性。

通过此次学术沙龙,线上、线下的与会人员都受益匪浅。在理论研究方面,各位专家探究了旅游新业态的内涵、特点、形成原因、催生力量、类型、发展的对策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同时,沙龙发言也融入了相应理论,例如,旅游仪式理论、旅游的幸福感、双刃剑效应、旅游体验产生的框架等,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文:刘珊删;图:张馨予)


友情链接

广西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20 广西师范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秀峰区王城1号 院办电话:0773-2804985
纪委电话:0773-2812961 纪委邮箱:wlxyjw@163.com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桂ICP备05000954号-1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