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沈阳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团队于7月16日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感悟新中国的工业化成就,探索中国工业发展史。
作为享有“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美誉的沈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中国工业最强的脉搏在这里跳动,中国工业最新的记录在这里创造,发展工业、振兴工业是国家赋予沈阳的神圣使命,其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业内翘楚的明星企业,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这些工业设备虽铁锈斑驳稍显陈旧,但漫步其中却仍有悠悠古韵、丝丝铜香的磅礴工业之美,有如矍铄的老者慢条斯理第讲述着他们曾经的辉煌。
通过展馆中的各个介绍、文件、工业设备乃至遗址,从细微的历史中感知沈阳乃至全中国工业崛起的细节,回首沈阳工业乃至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从现代工业的兴起,到“一五”、“二五”计划时期铸就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辉煌,从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艰难跋涉,到实现老工业区浴火重生的沧桑巨变,沈阳走过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了传奇般的辉煌与荣光,使得队员们切实体会到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的重要性,感叹荣耀尚存的首创设备。
由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铸造馆,岁月的痕迹在这里一览无余,里面保留下来的房屋结构,大型生产设备以及管线设施长达百米、高达数十米,仿佛回到工程机械热火朝天、紧张作业,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烟尘,伴随着浓郁的工业味道,在废旧的钢铁巨兽之间,感受当年砂石翻滚、钢水熔铸的轰鸣声。
队员们纷纷感叹自身渺小,体悟工业精神。当阳光透过玻璃,光线穿过熔炉、钢架、通风管好似排排管弦映照在水泥地上,人们穿梭其中,像是拨动根根琴弦,弹奏出低沉舒缓的工业音符,讲述着新中国的工业故事。在庞大严肃不平凡的工业设备中也穿梭着挥汗如雨平凡的工人,有的手拿工具挥洒热血、有的操纵工具一丝不苟、有的推着小车满怀热情,无情中的有情,平凡中的不平凡,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无限遐思与畅想。
百年工业,几经沧桑。百年来,为工业而生、因工业闻名的沈阳,喝着时代风雨走过来极不平凡的发展轨迹,共和国长子的光环并非总是熠熠生辉,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却步入了瓶颈期,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团队也将坚定不移地担当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先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曹洁瑜 刘慧娴 赖楚云 图/曹洁瑜 刘慧娴)
社会实践团队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内景
社会实践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