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宏伟篇章,是一首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瑰丽史诗。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色足迹”调研团队遵守相关防疫规定,配合各地防疫政策,于7月21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以爱国精神为中心,家乡人物为半径,根植红色热土,重走红色遗迹,对话红色人物,追溯红色记忆,感受红色精神,体悟红色力量。
实践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家乡红色人物传奇,通过阅读事迹简介、地方媒体报道、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初识家乡英雄,感受他们艰苦卓绝、无畏奋战的精神力量。在资料查阅整理后,团队以“家乡英雄我来说”为主题开展线上分享会。广西玉林的陈子涛、广西贵港的胡福田、黄日葵、云南玉溪的聂耳、福建莆田的陈国柱、红军207团等等,贯穿南北,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个体中迸发着伟大的力量。分享会长达三个小时,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无一不给团队成员带来极大的震撼与鼓舞。
此后,团队成员按计划前往当地革命英雄纪念馆、烈士故居、科技馆、老党员所在地进行实地探访,以期深入重大事件发生地,浸入历史氛围,对话历史亲历者,触摸时代温度。韦拔群一家为革命事业牺牲、“要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门联的轩昂;陈子涛撰写《文萃》揭露国民党阴谋、宣传共产党主张,用尖锐的笔锋刺痛敌人又给人以勇气的情怀;同时,团队成员和亲历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事件的老党员进行交流沟通,体会老一辈革命党人的爱国历史传统,老党员奶奶握住队员手说“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民们在新政权的领导下,一心一意奔向好日子了”的亲切;公园里的叔叔骄傲说“改革开放日子都过得好好喽”的喜笑颜开,深刻印入队员的脑海中。
最后,团队成员返回家中,整理思绪,在联系群里直抒胸臆,交流感受。从大革命的流血牺牲,到抗日战争的十四年抗击,再到解放战争的白色恐怖,风风雨雨;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到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奋斗,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拼搏,团队成员在线下实践与线上交流中不断体悟,不断深化团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理论理解,用最实际最切实最生动的方式,探寻爱国先行者的红色足迹。而后,负责视频剪辑的同学汇总整合相关素材进行宣传视频制作,负责调研报告撰写的同学收集资料内容进行报告书写,负责宣讲的同学进行宣讲稿件的写作与实践、负责团队宣传工作的同学进行新闻稿的撰写等。
过往的红色征程虽已然结束,今天的红色道路却方兴未艾!不管是古朴的广西玉林南门陈子涛故居,还是爷爷奶奶辈对于革命历史事件的娓娓道来,当代青年学生在对红色足迹的追寻传承中,亦能得到思想的洗礼、精神的升华,增强思想武装,提高精神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略尽绵力。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代代相承,现已交至新时代青年的手中,青年一代要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汲取红色资源,筑牢理想信念,将为人民服务凝心铸魂,坚定不移地落实到行动当中。
( 文/苏雨妍 图/何金蓉 张榆俊 唐莹莹 黄炜湘)
团队成员在采访当地党员
团队成员在录制宣讲视频
团队成员在开线上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