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晚,东南亚研究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敦分校、上海师范大学孙来臣教授在我校王城校区2教103室做“越南火枪溯源——全球视野下重型火绳铳历史研究(1400-1900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陈国保教授主持,数十名师生到场参加。
孙来臣教授对亚洲火器史的研究,始于他对20世纪初期国际学界关于欧洲火器研究的关注。孙来臣教授在早期的火器史研究中指出,亚洲东部的战争世纪(1500-1683)是越南火绳枪起源的重要时代。彼时越南南北战争频繁,火器需求量大,诸多史书记载,铳在越南南北战争中应用较多。越南火器之先进,传播到中国,在西南地区发挥了一定影响,“到1620年代越南火枪在云南、甚至广西都已经非常普遍了”。
近年来,孙来臣教授围绕交铳的来源、形态、性能等问题广泛考察,在史料上得以突破。他指出,交铳来源于欧洲,随后传入越南。越南史书存在大量关于交铳的图片史料。在东南亚、欧洲的诸博物馆中发现了铳的形态,由此确定了交枪是带有铳架的重型火绳枪。孙来臣教授认为,越南火器在亚洲军事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战争世纪”把越南和整个亚洲的军事技术推向一个高潮,真正解决交枪的来源、性能和影响必须有全球史的视野,必须跳出越南、跳出亚洲,放眼世界。
讲座最后,孙来臣教授与师生热切互动,交流看法。陈国保教授作最后总结:火器史是军事史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火器是全球化的产物,对区域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具有深刻影响,深入挖掘越南火器史研究对推进亚洲军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