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至8月15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城市记忆”研荷实践团队赴贵港市老街、东湖公园、博物馆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实践团队首先走进贵港老街,感受骑楼特色和古城门的气势。大南门城墙墙砖上刻着光绪七年重修的字样,据载大南门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是贵港市现存的古城门之一。如今,大南门经过多次修缮已成为贵港人的精神载体,也是贵港市重点保护和传承的文化地标。
为更好地了解不同时期的贵港历史发展的面貌,实践团来到中共广西一大会址参观学习,在会址陈列馆中,讲解员向“研荷团”介绍了“五四”时期谭寿林带领贵县人们焚毁日货以示革命决心的动人事迹,聆听讲解后,大家都深刻认识到红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传承和弘扬红色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成员们还对参观的民众进行了现场采访。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东湖公园、贵港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在东湖公园,实践团队通过对市民们的采访,了解了贵港有关历史名人、家风文化、社会风尚等方面的内容;参观贵港市博物馆时,馆内关于贵港的风俗文化、骑楼文化以及工艺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拓展了实践成员们的眼界,也使大家更进一步掌握了贵港历史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脉络。
通过实践调研,团队成员对贵港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团希望通过调研,为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呼吁更多广大青年能够积极关注家乡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家乡历史文化内涵,为城市现代化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经过多次修缮的贵港市大南门旧城墙之一(团队拍摄)
东湖公园中的翼王亭(团队拍摄)
团队成员参观中共广西一大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