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石榴籽研习社开展了2025年“石榴花开”暑假支教活动。活动以“返家乡”形式开展,组织大学生志愿深入基层,围绕红色文化教育、非遗文化传承、劳动课程及民族理论宣传等核心主题,为乡村儿童提供特色课程,助力文化浸润与教育公平。活动由学院团委指导,石榴籽研习社牵头,覆盖广西、贵州、云南等十省二十市四十六村,约250名乡村儿童参与其中。
为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富有实效,支教团队前期进行了充分准备。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调研,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精心设计编写了“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调研报告,为红色文化课程提供核心素材。同时,团队借鉴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联合推出的“大思政课”六大课程类型,结合乡村教育需求,设计了涵盖四大主题的特色课程模块。
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基于暑期实践团的前期调研成果,根据当地学情调整教学方案,通过情景模拟、手工实践、互动游戏等形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体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团队还通过线上平台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实时共享优秀教案、协调教学资源,确保各支教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截至目前,“石榴花开”支教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志愿者们以“每日一课一反馈”的节奏推进教学,孩子们在红色故事中厚植家国情怀,在非遗手作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多数志愿者表示,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以支教为桥,以文化为媒,石榴籽研习社以及相关团队将持续推进活动进行,让教育家精神的火种烧得更旺。
团队成员合照
志愿者为学生讲授非遗铜鼓
志愿者进行以镇南关为主题的红色教育
志愿者进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