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边疆民族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2025年8月1日至3日,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宁境新程”实践团赴广西崇左宁明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聚焦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与壮族天琴文化,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探寻边疆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元素,为设计宁明县边境线旅游IP积累一手资料。
实践团首先深入花山岩画景区,对核心岩画群进行系统考察。岩壁上数百个赭红色人形图案围绕巨型铜鼓纹样构成的祭祀场景,引发团队对古骆越文化的深入思考。讲解员介绍,岩画上出现铜鼓图像反映中原青铜器与铸造技术传入这一边陲地区,铜鼓上的云雷纹、蛙纹与中原秦汉前后青铜器同类纹样极其相似,这都深刻表明2000多年前骆越文化与华夏文明间的密切联系。
随后,团队专程走访壮族天琴传承人农戈建老师,与花山壮族天琴文艺队成员围坐交流。农老师详细介绍了宁明三弦天琴的独特形制,强调其“既能演奏壮族古歌,也能演绎中原曲调”的文化交融特质,并展示了融入花山岩画元素的新款琴身设计,阐释“融入花山元素,是希望宁明天琴的文化传承与推广,能与宁明花山的旅游和推广相辅相成。”的发展理念。团队还了解到,现如今,花山、大新、龙州等多个景区设置宁明三弦天琴文创产品专卖店,天琴已从传统祈福工具转变为连接各族、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成为宁明文旅的标志性符号。
本次调研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边疆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基因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下一步,团队将基于调研成果,提炼花山岩画与天琴文化的核心元素,设计兼具内涵与活力的旅游IP,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宁明文旅发展,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边疆扎根,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纽带。
天琴非遗传承人农戈建向团队成员展示天琴
团队成员采访花山壮族天琴文艺队成员
团队成员与花山壮族天琴文艺队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