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户外运动赛事与文旅产业的融合路径,2025年8月26号,广西师范大学“山水行者·多产融合”实践团一行走进桂林市资源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探访,解锁县域体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
座谈会上,资源县以“生态资源+赛事IP”为核心,系统呈现体文旅融合的实践成果。文旅局负责人介绍,当地依托资江漂流大赛、山地越野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合作模式,通过赛事引流带动文旅消费增长。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县域民宿入住率平均提升65%,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交流中,团队成员结合专业背景展开深入探讨:文旅学院学生提出“将侗族织锦、瑶族歌舞等非遗元素融入赛事奖牌设计”,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生关注“赛事路线设计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机制”,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则就“客流量统计模型与消费数据应用场景”提出优化建议,现场互动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
实地探访中,实践团直观感受“赛事赋能文旅”的落地成效。沿资江漂流赛道,两岸喀斯特峰林与清澈江水构成天然生态景观,工作人员介绍:“赛道年均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成为‘体育+旅游’的标杆载体。”在侗族风雨桥“赛事文化驿站”,木质廊柱上的赛事照片与非遗展品相映成趣,游客休憩时可体验民俗文化;全域导览图则清晰呈现“一核三带”布局——以县城为枢纽,串联资江生态带、山地运动带、民俗体验带,形成“参赛+游览+消费”的闭环。“资源县用赛事把山水变成‘流量入口’,又用文化让流量沉淀为‘留量’,这种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实践团成员在调研中总结道。
此次调研不仅为实践团积累了体文旅融合的一手案例,更让青年学子在实地观察中深化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认知。后续实践团将梳理调研数据,形成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参考的研究报告,为地方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前开展讨论
跟文旅局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
资源县路线研究
夜游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