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的鲜活形态,2025年7月15日至23日,“茶香入心”团队深入桂林灌阳县,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灌阳油茶开展专项调研。团队通过原料溯源、工艺体验、场景观察等方式,记录下灌阳油茶从制作到消费的全链条文化实践,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路径,为青年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提供鲜活样本。
团队一行首先来到灌阳老街早市寻“鲜”,每日清晨跟着经营者穿梭其中,看着他们为选当日鲜采的茶叶、现挖的小黄姜反复比对,这才明白“当日鲜采、当日即用”的原则从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日常里的较真。非遗的生命力,正始于这些看似微小却始终如一的坚持,正是这份坚持,让油茶的风味跨越时光,始终贴近人心。
“非遗的生命力,藏在每一克原料的较真里。”团队负责人感慨。进入后厨加工环节,成员亲手体验油茶捶打工艺,感受“木槌与陶罐碰撞300次”的独特韵律,理解手工制作中蕴含的匠人精神。诸更令团队触动的是油茶的消费场景:清晨油茶店里,街坊围坐闲话家常;田埂边,农户劳作间隙煮茶充饥;家庭待客时,主人煮茶端汤的真诚情谊……这些画面印证了油茶“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社会功能,“它早已超越饮品范畴,成为连接社区、维系情感的纽带。”团队成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调研结束后,成员们真切感受到,“灌阳油茶最动人的不在博物馆展柜或名录文字里,而在灶火日常、碰碗笑声中。”团队认为,青年学子参与非遗传承,更应沉到生活机理中,以“体验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读懂文化背后的人情故事,发现、记录、传承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文化印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因青年参与更具活力。
品味灌阳油茶的“三道茶”仪式感
成员们亲身体验油茶的捶打过程
茶香入心团队探访灌阳油茶后厨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