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第三届世界材料大会高峰论坛“人类材料科学起源与演化”分论坛在桂林宏谋大酒店举行。我院文物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参会,深度参与这一首次将文物考古与科技结合的分论坛。
本次分论坛是2023年首届世界材料大会举办以来,首次设立的文物考古与科技结合的分论坛,以“人类材料科学的起源与演化”为主题,聚焦陶器、瓷器、玻璃器及其他材料的起源、演化发展的考古发现与多学科综合研究。作为“万年智慧圣地”,桂林是中国万年陶器材料标本发现最多的城市,大岩、甑皮岩、庙岩三个洞穴遗址发现了距今12000年以上的夹砂陶器,其“夹砂塑泥双料混炼”工艺开创人类复合材料技术先河,是史前人类复合材料技术发源地。论坛现场首次发布桂林临桂大岩遗址出土万年陶器(含陶土和陶容器)的科技分析成果,彰显了来自桂林万年前古人类的创新能力,让人类万年智慧赋能中国乃至世界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发展。
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付永旭副主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瀚龙副主任、郑州大学崔天兴副教授等专家先后作学术演讲。值得关注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廖国一,携2025级文物专业研究生孙文娇同学以全英文形式发表《中国古代瓷器的发明、传播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演讲,展示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最后,上海大学罗宏杰教授对论坛进行学术总结。
此次参会,为我院文物专业师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师生近距离接触学科前沿动态,进一步推动我院在文物考古与科技交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我院参会博士生、硕士生会前合影
“人类材料科学起源与演化”分论坛开幕式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廖国一教授发表演讲
2025级文物专业孙文娇同学全英文演讲
全体专家与嘉宾共同合影